【热播影集】后翼弃兵
如果性别问题的解决,依赖的仍然是世俗的权势跟财力,那才是本质上更加严重的问题...
剧情/角色/服装/画面构成皆属上乘之作
前阵子看到网路上很多人都在讨论【后翼弃兵(The Queen's Gambit)】。阿柴也不能免俗的,顺着跨年在家作边缘人的这段时间,也加入了追剧的行列。 果然剧集【后翼弃兵】真的是非常有吸引力,是会让人想要一集接续一集看完的影集。演员安雅・泰勒乔伊(Anya Taylor Joy)充满个性的扮相,以及富有叙事张力的演技,将女主角贝丝・哈蒙(Elizabeth Harmon)演得活色生香、栩栩如生。另一方面,五六〇年代二次战后,美国经济逐渐复甦的时空背景,配乐浓浓的怀旧曲风,以及剧集本身女性主义活跃的主题。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剧情紧凑,制作精良的 Netflix 原创作品。
被简化的性别与人生议题
作为影集来说。总数七集,每集 50 到 60 分钟的节奏,可以说是自前至后,毫无冷场。不过或许受限于时长篇幅所限,有关于人生的奋斗议题,以及女性主义觉醒的着墨上,似乎不够深刻,甚至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大幅简化。似乎只要是有才华、貌美、聪慧、有钱,就能算是成功了,就没有碾压不过的关卡,和克服不了的问题。当然现实不是这样的,性别不平等其实是更深刻的社会文化问题。这关乎更多的是对每个人个体差异的尊重,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“人生而平等(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)”的精神彰显。看看 1776 年 7 月 4 日独立宣言开始,一直到影集故事背景的 1960 年。这跨越近两百年的时间,可以想见人权观念成熟发展的一路上,这路途中间所经过的一切是多么的颠跛漫长。事实上,如果性别问题的解决,依赖的仍然是世俗的权势跟财力,那才是本质上更加严重的问题,也忽视了弭平性别不平等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折磨与苦痛。 所以说,剧集的本身是好看的,题材也足够宏大。唯独在推动剧情的铺陈意图上,稍稍缺了点开拓性与颠覆性。

药物滥用竟然从小起
事实上,或许阿柴所学出身使然。其实让人更加惊讶的是,在没有处方签的前提下,孤儿院竟然能够定期地发派镇静剂给未成年孩童使用。可恶(笑)~竟然吃得这么好!诶~不是,我是说孤儿院怎么可以这样子。所以也就好奇地研究了一下这颗棋后所青睐的绿色小药丸“Xanzolam”。实际上,除了剧情角色是虚构的,连绿色小药丸“Xanzolam”也是虚构的。看了网路上几家不同的说法,有人说这个是属氯二氮平(chlordiazepoxide)的利眠宁(librium),也有人说是地西泮(Diazepam),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乐平(Valium)。 说真的,阿柴是觉得很奇怪。这怎么看以 -zolam 结尾,英文商品名为 Xanax 的赞安诺,也就是 Alprazolam 不是更合理吗?怎么都没人说起。看看 Xanax + Alprazolam,前后加起来去中间组合一下,这不就是 Xanzolam 了吗!?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,其实都是属于 BZD,也就是苯二氮平(Benzodiazepines)类的抗焦虑剂。属于第四级的管制类药品,经常用来作为镇静安眠的用途。借由调整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 GABA 的活性,来发挥抗焦虑以及降低紧张的效果。 总之用药一定要谨慎。端赖使用的方式,救命的药也有被拿来害人的时候。人生的困境多不胜数,物质滥用虽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,获得暂时的解脱。但是更多的时候,其实是带来难以收拾的连锁后果。对多数的我们来说,怎么说都是没有天才属性与主角光环的蝼蚁众生啊。
演员: 安雅·泰勒乔伊, 比尔·坎普, 玛丽艾·海勒, 汤玛士·桑斯特, 摩希丝·英格拉姆, 哈利·梅尔林, 伊丝拉·强斯顿, 克莉丝汀·赛德尔, 蕾贝卡·鲁特, 克洛伊·皮里, 雅各·弗钦洛伊德
类型: 书籍改编节目, 社会议题电视戏剧, 剧情节目, 美国节目
节目性质: 考验脑力, 亲密接触, 感动人心
年龄分级: 16+ 不当语言, 药物滥用 适合 16 岁以上
片源: Netflix 观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