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音响心得】Bowers & Wilkins PM1
总之败家就是要找成串的理由。糊里糊涂消失的银票变成 Bowers & Wilkins PM1,来到自己目前居住的小窝

满满情怀需要的是细心呵护
说起音响心得,十个人可能会有十一种角度、二十一种见解。若要分类,阿柴自己一直是管机前后级大推力输出的使用者。成套的 Klimo 前级 Merlin 加上 Linnet Monoblock 后级组合。8 欧姆 100 瓦的推力,搭配 Bowers & Wilkins Silver Signature 25 这对喇叭,可以营造出超越书架型喇叭的音场,与音色圆润甜美的聆听感受。
但好听的代价,就是照顾上非常的不容易。撇开音量归零暖机这种基本手势不谈。单单管子的部分,12 支 EL34 加上 4 支 ECC83/12AX7,无论在配对挑选与偏压调整上,说好听是满满的情怀与仪式感,说开了其实就是娇贵非常难照顾。另外,一起搭配 Klimo 前后级的 Bowers & Wilkins Silver Signature 25 喇叭,虽说在足够的推力支撑下,可以营造出超越多数书架型喇叭的音场。但是采用银质作为导体的喇叭线非常娇贵,稍微折到就有断裂的可能。而且运用火山玄武岩材质切削而成的音箱脚架也是重的不得了。
就在去年搬家累死自己之后,萌生了下一套音响应该走小型且简单配置的路线。总之败家就是要找成串的理由。糊里糊涂消失的银票变成 Bowers & Wilkins PM1,来到自己目前居住的小窝。

音箱单体悬边外的饰条
跟 Silver Signature 25 金属护条的设计不同。PM1 采用的是网罩,且靠磁铁吸附来保护单体。而音箱悬边的饰条,则是靠橡胶材质的子母扣来固定。但是,问题往往就是出现在这个 BUT。手上这对 PM1 在固定悬边其中一处的索环缺漏了,造成单体盆架内的空间可以直接和外部空交流。而且就算装上单体悬边外的饰条,也无法非常紧密的和单体周围贴合。
至于播放上,大多时候其实听不出明显的问题。但是(又是这个 BUT),当播放到低频较强的打击乐演奏时。会产生共振且听起来类似破音的感觉,虽然只有在特定的几首曲子才会出现。但是就像武侠片看到演员穿着 Nike 的运动鞋,实在是非常出戏煞风景的瞬间。
还好备品在 B&W 维修料的官网不算难找,部件号码 GG11063 的 683 GRILLE GROMMET BLACK 就是救星。除了订购后的等待时间较长,安装上可说是相当容易,也不需要特别的工具。总算可以将手上这对 PM1 恢复到完全体的状态。
不完美但是小体积好摆好推
不过说了这么多,PM1 并不是没有缺点的。首先就是橡胶材质的部分很容易沾手,而且切记不要使用可能腐蚀橡胶的有机溶剂,二手市场上很多低价的 PM1 就是品相坏在这个地方。另外低音的表现与靠墙的距离很有关系,保留至少 50 公分的距离是很有必要的,听感上会有很大的不同。整体来说,想在小空间中营造 HiFi 水准的聆听品质,PM1 确实不失是个均衡且性价比高的选择。
Description: 2-way vented-box system
Drive units: 1x ø25mm (1in) reinforced aluminium dome high-frequency; 1x ø130mm (5in) woven Kevlar cone bass/midrange
Frequency range: -6dB at 42Hz and 60kHz
Sensitivity: 84dB spl (2.83V, 1m)
Harmonic distortion: 2nd and 3rd harmonics (90dB, 1m); <1% 110Hz - 22kHz
Nominal impedance: 8Ω (minimum 5.1Ω)
Crossover frequency: 4kHz
Recommended amplifier power: 30W–100W into 8Ω on unclipped programme
Net weight: 9.3kg (20.5lb)